別 名:山毛豆花、鳥山黃檀草、滿鼎糊草
原產地:亞洲熱帶地區
分布: 臺灣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地、裸露地、路旁。 台北、苗栗、台中、南投、嘉義、
高雄、屏東、花蓮,低海拔灌叢中
莖: 小灌木,高約 1-2 公尺,相較於其他山螞蝗,波葉山螞蝗有較粗且堅軔的木質
部。枝被淡黃色短柔毛。
用 途:1.蝴蝶食草:波葉山螞蝗是灰蝶科琉璃波紋小灰蝶、波紋小灰蝶等 的食草。
2.藥用:根:苦、澀、平;果實:微苦、澀、平。效用:
全草:殺菌,消炎,止痛。治目赤腫痛,創傷;根:潤肺止咳,驅蟲。
治痰痰 喘, 蛔蟲病;果實:止血。治內傷出血。
葉: 葉為羽狀三出複葉,大形,頂生小葉卵形、菱狀卵形、長橢圓形,長 4 -10 公分,
寬 3-7 公分,先端銳尖或漸尖,基部寬楔形,葉緣呈明顯的波浪形,兩面均被毛。
花: 花紫紅色或粉紅色,頂生或腋生的總狀花序,每朵小花約 1 公分長,常組合為一大 型圓錐花序,雄蕊10枚,二體,花萼闊鐘狀,萼齒三角形。
果實:莢果線形,稍彎,4-5公分,暗褐色,沿上縫線有較淺的向內凹,下縫線則向內凹 至寬的1/4左右處,有6-12節,密生黃色鉤毛,節易斷落,但不裂開。成熟後斷裂, 可沾附在動物身上,代為傳播種子。 特徵: 直立亞灌木。枝被淡黃色短柔毛。頂小葉卵狀菱形,長 4 -10 公分,寬 3-7 公分, 先端急漸尖,寬楔基,邊緣波狀,兩面均被毛。花紫色。莢果稍彎,密被黃色鉤毛。